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——
0、一缕小风\就能吹走你。这是马雁《中央空调》中的诗句。
1、若不是松洁送我《马雁散文集》、《马雁诗集》,我大约不会注意到这样作者和作品。
2、马雁的阅读视野却相当宽。她说,据不可靠统计,最受中国诗人欢迎的诗歌是瓦莱里的《海滨墓园》。不知道瓦莱里也不知道《海滨墓园》,我是不是应该惭愧?被读过的书,才是真的书。而因为被读,书也刻入了时代的年轮。许多年后,马雁的阅读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阅读史样本。
3、她看了很多书,有的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干的书,但又能融会贯通,而且无斧凿之痕、做作之态,甚至于出人意表。她说:“读庄子应该听麦当娜的《4 Minutes》,这样才有味道,才能读出庄子的力量。”(P458)
4、她可能是写完了自己再走的,有时写得那么急切,2010年9月18日,她写了8首诗。当然,也可能仍没有写完。两本集子都不是按时间先后编的,无首无尾。
5、如果种不了苹果开不了窗,读中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读古中文可能是更不错的选择。马雁学过古文献,古为今用,有底气。
6、马雁说,“做学者做到一定岁数,想不稳健都难。”(P359)所以,看到她犀利、跳脱、不拘形迹的文字,首先是羡慕。她坦承“我这个人,脾气很不好”(P16),又说“我主张人要温良恭俭让,大家要一派和气”(P29)。我不知道她为人究竟如何。大多数情况下,“欣赏那些美好的,宽容那些错误的”只是一种现实态度(P211),无拘无束、甚至得理不让人才更有力度。稳健的学者做不到的。
7、谈吐无趣、套话连篇的时代,也是机锋迭出的时代。两部集子就有不少。
8、我还喜欢这样的文字:
9、去年读秦晓宇的书,我说:与诗隔绝,枉入红尘若许年。匆匆翻阅《当代中文诗叙论》,方知诗已至此。这个“诗已至此”,无褒无贬,又亦褒亦贬。我其实努力想借“玉梯”寻找一种感动,然而似乎没有。恕我不敏。但我在《马雁诗集》中邂逅了这样的诗和句子,比如《一座灰色的小阁楼住着我们》(P189)。这首诗复沓的层次感与完整的生活意象以及“一座灰色的小阁楼住着我们”不可颠倒为“我们住在一座灰色的小阁楼”的特殊语序,形成了一种“起伏的波浪”与“波浪之下”间的张力。(P135)大约我的趣味终究是古典式。
10、她走在她母亲之后,至少在这一点上,她走的还不算太早。
11、她说:“现在的所谓国学热也是很奇怪的东西,因为国学就是旧学,旧学这东西没有了科举和士人生活以后,就已经不可能了。”(P434)虽然不可能了,我明天却仍要去参加国学院成立二十周年的纪念会。
2012年6月23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或是邮件反馈可也:
订阅 substack 体验古早写作:
关注公众号, 持续获得相关各种嗯哼:
免责声明:
当前网页内容, 由
大妈 ZoomQuiet
使用工具:
ScrapBook :: Firefox Extension
人工从互联网中收集并分享;
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
本人对内容的有效性/合法性不承担任何强制性责任.
若有不妥, 欢迎评注提醒:
askdama[AT]googlegroups.com
点击注册~> 获得 100$ 体验券:
自怼圈/年度番新
关于 ~ DebugUself with DAMA ;-)
粤ICP备18025058号-1
公安备案号:
44049002000656
...::